成功案例

何一AMA内容整理:期间多次哽咽回应“闺蜜币”、员工违规与上币质疑

发布时间: 2025-02-15

  何一:我先回答一下。首先,关于这一类问题★,我们有几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如果没有直接证据★★,可能是因为负责人所在的项目出了问题★★★,那我们也会处理★★。这种情况下★,虽然项目出现了问题★,但负责的人有时自己也未必能解释清楚原因,但他们必须为这个问题负责★★。

  例如★★,有些项目,Labs 认为很好★★★,而 listing 团队觉得不好;或者有些项目,虽然已在币安上线★,但 Labs 会觉得它们不如我投资的某个项目★★。这其实是币安在发展历程中的常见情况。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 Labs 能够直接拿到利益或输送利益的情况★。

  同时★★★,也有一些项目方,他们可能会与市场做市商签署合同,市场做市商会将币借出去★,尽管他们在市场上如何交易,币的价格可能会非常低★,但最终这些币还是会归还给项目方。这种情况在市场上是可见的。当然★★,市场做市商中也有其他更强的做市商★,他们会和这些项目方展开竞争★。市场始终在变化和迭代★★,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残酷。

  第二点,关于 2021 年的事件,大家可能会认为是团队的某种调整★。其实事情很简单★★★。当时在 IC审批时★★,有个同事将某个股东的名字隐藏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因为如果信息被隐藏了★★★,说明我们无法确认其中是否存在其他问题★★。而如果这份文档没有完全披露★★,且相关团队的成员没有披露,那这些人也会因此受到处罚并被淘汰。

  何一★★★:关于 Catizen 在上币过程中与 Labs 的独立性问题。首先我要澄清一点★★★,Catizen 的上币过程与 Labs 是完全独立的。具体来说★★,在那个时期,Dana 正休产假★★★,后来她回来时才发现 Catizen 被投进了 IC★★★,而她并没有事先知道★★★。她去查看 IC 的文档时★★★,发现该文档写得不规范,且她没有被及时通知★。在这个过程中★★,IC 的讨论非常仓促,实际上有些 IC 成员是缺席的。这个就是所谓的 Catizen 上币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但这其实是 Labs 内部的事件,而不是币安整体的事件,因为我自己是 Labs 的股东,所以我知情。

  所谓的“percentage”就是百分比,比如说代币的价格涨了多少或跌了多少,这样计算 ROI。简单来说,很多人提交的项目信息会定期被筛选,我们还会查看市场上所有已获得投资的 VC 项目,整理出一份清单★★★。在这个清单中,比如准备上线 TGE 的项目,或者已经在市场上交易的项目★★★,都会被纳入数据分析,最终才会进入 IC 审议。

  何一:当然★★,过去这些年币安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家都觉得币安现在的产品,尤其是在 Web3 钱包这一块,可能有些跟不上时代,做得有点慢。这是一个很客观★★★,也非常有效的批评和建议★★★。过去一到两年,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合规工作,很多资源用于补齐历史上的一些漏洞★★★。因此★,我们发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上★★★,尤其是在一些新兴产品的竞争力上,实际上是相对无效的。但比起产品的滞后性★★★,我觉得更严重的可能是上币后没有带来财富效应的问题★。

  第二点是关于 Dovey 或者 Primitive 在 Hook 项目中的比重。Primitive 在我们的项目中是第一轮的天使投资人,比重大概是 2%★★。所以★,Dovey 和 Primitive 一共持有 2% 的代币,且整个释放周期与其他投资方★★,包括红杉和币安 Labs 的投资条款是完全一致的。

  这个问题我们内部也讨论过很多次★★,很多项目把上币当作他们创业的最终目标,就像去纳斯达克 IPO 一样★★。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用户感受到财富效应?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今年(应该是去年)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 MegaDrop 和盘前市场★★★,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反观 LaunchPad 刚上线时,它的上币效应非常强★★,是因为 LaunchPad 有定价。当项目在币安发售时,用户认购时是有价格的。而当我们进行一些类似 LaunchPool 的活动时★,这些代币直接投放给用户,价格则是由市场决定的。

  Colin Wu:第二个问题是,想让 Hook 的创始人回应一下,是否和 Dovey 有男女朋友关系,以及 Dovey 在这个项目中占有多少的币的百分比,她在币安上币过程中有没有提供帮助★★★?

  我觉得币安的管理层可以通过更强的控制来避免这些问题。毕竟★★,散户是交易所的核心用户,我们的数量庞大。币安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管理项目方★,确保他们的上币不仅仅是为了项目方的利益,也考虑到散户的需求★。

  何一:关于币安 Labs 的部分,可能很多同事和朋友都有些搞不清楚,觉得 Labs 是不是等于币安★★★?是不是说 Labs 投资的项目都会在币安上市?但其实如果有媒体的朋友或者其他朋友发现在币安历史上,Labs 投资了数千个项目,实际上能上线的也只是其中的少数项目★★★。Labs 从加入币安开始,就一直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团队。其实在 2018 年时,Labs 在上币的过程中★★,就曾与币安的 listing 团队产生过不少争议。

  Colin Wu:我就追问几个一姐刚才和大家提问中没回复的问题。第一个就是想问一姐,刚才说到 Catizen 在 IC 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导致有人被开除,能不能详细再讲一下这件事?

  为什么?因为当时所有币都有造富效应★,有一波拉盘。但现在,币安上币后,币价直接下跌★★★,项目方开始卖出★,整个市场就变成了★★★“割韭菜”的局面。币安需要考虑如何控制这些项目的上币流程★,尤其是对于项目方的强势监管。

  其次是 LaunchPool 的情况★★。LaunchPool 作为一个较成熟的产品,我们觉得它至少在代币表现上是不错的,但当它变成 LaunchPool 时,我们就无法控制其价格★★。唯一能和项目方谈判的就是★,愿不愿意拿出一定比例的代币做空投。

  此外,大家还会看到★★★,一些项目会尝试“破圈”,不管这些破圈是否成功★★,我们还是希望它们能为整个行业带来一些新气象。就像当初 StepN 刚开始时,它带给行业的一些新鲜感和突破性一样。这些尝试虽然有成功有失败★★★,但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从 2014 年到现在,整个行业和用户的结构在发生变化。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专业玩家进入市场,项目方和 VC 也在发生变化。从最初的 ICO,到现在的 VC 投资,很多 VC 在这个过程中变得举步维艰★★。有些 VC 可能会在高估值时投资一些项目★,但可能无法顺利退出。

  这些违规行为很多,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利益输送★★。一些行为可能是员工在工作中不经意犯下的★,比如没有披露一些信息,或者在与供应商合作时,存在一些个人关系(如朋友或亲属关系)★,但没有进行内部披露,这种行为也会被解雇。当然,也包括一些其他更严重的违法行为。

  第一个关键点是,我们会通过数据进行筛选★。如果我们考虑将某个项目列入讨论,它必须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和评估,虽然这个过程涉及的数据量巨大,但我们的团队会在筛选过程中进行详细调查★,可能会向项目方提出问题。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市场上很多项目存在问题。但实际上,这就像是在“矮子里面拔高子”的过程。作为交易平台,如果你不参与,实际上你就会失去市场份额。比如说★,其他平台一年可能有数百个币上线★,而如果你没有参与,那你的市场份额就会不断下滑。所以,我们最终为什么将上币的 KPI 定义为第一天的上线价格,随后每个季度与其他交易平台做横向比较,考量投资回报率★★★。这就是我们评估上币项目的核心依据★★★。

  散户是交易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币安背后有几千万的用户。即便是创新型项目,项目方本质上还是想通过上币来赚钱,而不管项目多么优秀,项目方必然是想从自己的项目中赚取回报的。所以我觉得,币安对项目方的监管和控制应该更加强势一点。

  我觉得我讲的有点多★★,可能会影响到后面自由的 AMA。所以接下来,我还是按照文章里的内容来聊聊★★。文章里面有一些指控我们员工输送利益的问题。其实★★,过去很多年,我也因为自己是女性而被别人认为,不理解我为什么能坐在这个牌桌上,可能会觉得我是一个附属品★★★,或者认为我一定是通过不可告人的手段才坐上了这个位置★。但实际上,如果你要坚持某些事情★★,你最终就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

  在本次 AMA 中,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和相关员工及项目方代表共同对近期负面言论做了回应,内容涉及币安内部治理、员工违规问题及上币流程的管理。本次 AMA 总时长达 6 小时。

  其实,谈判过程我觉得是比较★★“激进”的。作为商业机构,币安的 BD 团队,特别是其中的几位同事,在谈判时确实会要求项目方做出一些让步★,比如要求他们拿出代币做空投,或者让它参与 LaunchPool★★★。这种情况下,确实可能会给一些项目方带来压力。不过,也有很多项目方愿意接受这种条件,尤其是代币的空投。如果他们认为项目值得推介★★,他们愿意在币安上线★。

  何一:这个太可行了,我觉得你说的这个建议非常好。至少在上线前,项目方能否履行他们的承诺★,应该被展示出来。如果这些项目方说的东西不靠谱★★,那大家最好就不要买★,甚至如果分到了代币,也赶紧卖掉★★。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建议。我在想是不是所有上线的项目都应该定期出来接受公众的审视★★★,尤其是每个月那些大家觉得有问题的币,应该拉出来回应一下大家的质疑★。

  我想问的是,像今天这种情况,币安是否可以在每个 LaunchPool 上线之前,也像今天这样开一个 AMA,讨论项目方的规划★、路线图,看看这些项目方能不能实现他们的承诺?比如币价走势是否像他们承诺的那样发展?我觉得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建议,是否可行呢?

  我希望大家明白★★★,币安收取的上币费用并不算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很多时候,反而会成为大家质疑的焦点。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公开透明地标明每一笔上币费用的去向。我们会将这些费用全部返还给用户和社区,当前的成熟模式是通过 LaunchPool★★。未来★★,无论是顾问费★★★,还是其他活动费用,我们都会明确说明这些费用的具体用途★。比如说,某个币的空投是用在 LaunchPool,还是用于其他活动。我们也会向项目方提供报告,明确这些币是如何分配的★★★。

  Colin Wu★:能不能再请一姐介绍一下上币的决策过程?比如是几个人投票,是否有人有否决权等。我觉得整体流程如果能在合规的情况下尽量透明★,应该能让社区更清楚★。否则大家会去猜测,效果反而不好。

  对于后续的新币上线★★★,我建议大家不要急于冲进去,应该花时间了解项目方的真实意图★★。毕竟现在上币的 KPI 决定了币安上线一些热门项目,而这些项目并不总是能够持续带来价值。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的创新★★★,改善整个市场的健康度。

  对于上币的控制,我们确实曾经试图通过托管来管理一些项目,但后来发现这种方式并不奏效。市场上现在有一些新的衍生金融服务,让项目方通过 OTC 渠道提前做出选择。币安作为交易所,不能直接影响币价,因为这样做会涉及违法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规则★★,要求项目方公开更多信息,并且大家可以通过 AMA 等渠道了解项目的真实情况★★★。

  我也想再次重申一点,实际上我们 Hook 的创始团队有四位★★,我们不是任何人的★★“白手套”。整个项目的决策是由我们几位创始人共同协调的。

  大家可能会发现★★,如果你按照这样的流程走下来,很多时候项目的上线速度确实比较慢★★,等到项目真正上线时★★,代币的价格已经被市场热度推高了。所以这是我们当前的上币决策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尝试做一些调整★。例如,“盘前市场”的尝试★★,目的是想把新上线项目的价格压到一个更合理的范围,确保币价走势更加健康★★★。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尝试★★,虽然有些成功的案例,也有一些失败的。

  例如,刚才一姐提到的一些项目,像 ACT Punt, 我们没有骂它。我们批评的只是我们自己犯的错误★。我们赚到钱后,币价拉升,再下跌★★,是我们自己的事。没有人因为币价下跌而责怪币安。而我们关心的是币安上市后,币价在每个阶段都下跌,那才是散户最关心的事。

  因此,这个过程中偶尔会发生一些信息泄露的情况。例如,如果我们询问 20 个项目,最终能正式进入 IC 审批的项目可能只有 2 个★★。第二点,当我们认为某个项目值得进一步讨论时★★★,比如它没有严重的安全问题或数据造假,或者虽然存在一些瑕疵,但市场热度非常高★,用户量很大,我们会继续与项目方谈判★。

  那么★,Labs 去控制项目的 FDV(全稀释估值),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应该尝试控制这个 FDV★★。再举个例子,是否考虑不再要求项目方支付上币费用,而是要求他们把未来一年可能解锁的 20% 甚至 30% 代币放在币安这里?你可以通过季度考核的方式★★★,检查项目方是否达标★★,如果他们做到了,那么就可以解锁这些代币。这是否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呢?

  何一:大家好,这里是币安的华语社区★★,我是币安的首席客服何一。很长时间没有和大家聊天了。

  区块链能够像当初 BNB 改变整个交易平台的格局一样,改变更多的行业——比如游戏、社交★,甚至更多的行业★★。我觉得大家其实都是在一个更自由的时代成长起来的,那为什么我们不能用这些新兴的技术和理念去改变那些已经非常僵化的行业,创造更好的分配方式和更好的创业模型★★?但最终还是要回到那个原点:你是否真正创造了价值。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那么用户抛弃币安也是必然的。

  总的来说,我能保证的是,从今天开始,币安的上币费用将真正意义上变为“零★★★”★。

  我们需要更好地找到方法来创新和改进,如何在不影响市场的情况下★,使上币更加公平和透明。我也欢迎大家群策群力,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毕竟,币安员工的解决方案未必像我们这些散户一样能直接感知到问题。

  何一★★:对,谢谢,您说的非常有道理。目前我觉得散户的立场非常重要★★★,币安也确实站在了散户这一边。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发现有些项目方在上币后并没有履行承诺,直接导致币价下跌。我们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尝试过一些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到目前为止效果还不太理想★★。

  Jason★★★:对,我就直接回应一下吧★。这个问题其实从我们项目上线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人在问★★★。Dovey 和我以前是前男友和前女友的关系★,这在行业内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对于项目方来说,肯定不希望创始人的私人关系变成大家经常拿来讨论的 PR 话题★,所以我们也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个问题。

  另外,随着币安的发展★★,我觉得团队确实越来越庞大。所以很多时候,反应速度可能会慢一些。比如说,我们需要做安全调查或数据调查,但在这个过程中,处理速度往往会滞后。对此★★,很多公众和普通用户也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对于这些批评,我们当然是听到了,并且会认真思考如何去改进★。但我们也确实要思考这些调整和创新是否真的有效,是否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首先,我想说一下,文章里提到的一些问题。第一段提到过,过去我曾公开发布过币安的举报方式,有没有人举报过★?举报的案件是否公正、公开、公平地处理过?我希望大家了解的是,币安现在实际上有两个美国执法部门的监控★★★。在过去两年里★,币安的内部调查部门对内部员工★★,包括行贿受贿★★、信息泄露等违规行为,进行了深入调查。过去两年内★★,这个部门共处理了超过 120 起调查案件,其中有 60 名员工因违规被解聘。

  Kuai Dong★:感谢。其实我还有一个补充问题,因为很多结果来源于币安的内部调查★★。是否考虑引入第三方执法机构,并与他们一起公布调查结果?比如像 Coinbase,他们公布了与美国司法部合作的案件,最终起诉了几名内部员工★★。那币安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大企业,无论是在迪拜★★、阿布扎比,还是美国、新加坡,都有相应的合规部门,是否考虑未来朝这个方向发展,联合第三方执法机构一起公布调查结果呢?感谢。

  Jason:她早期唯一给我们提供的帮助,确实是引荐了一些最早的投资人★,并且帮助我们联系了其他的一些投资机构★。但在整个上币过程中,Dovey 其实完全不知情。我记得当时在币安 Labs 的上币群里★,我们每天都被强调一句话:“这件事不能跟任何人说”。包括我们的其他合伙人★★,实际上他们也是在上币公告发布的那一天才知道我们的币已经上线了。

  我觉得,如果你不去正面处理问题,面对问题★★★,或者去想办法改进这些问题,那么最终将头埋进沙子里,实际上只会让整个行业失去信心★★★。我们会看到,在这个周期中,一些早期非常有激情的创业者★★★,他们的声音也会出现★★★,比如说“区块链已死”,过去 10 年,区块链没有创造出有效的价值★。昨天我写了一篇较长的文章,解释了币安与 Labs 之间的独立性。

  所以,所有这些信息实际上都会报送给美国司法部门。只是这些信息没有公开★。至于为何不公开,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某些调查中确实存在疑点不确定的情况,因此我们选择将员工解雇★,而没有进一步公开处理。第二,如果调查过程中出现确凿的证据,我们会将案件提交给司法部,进入正式的执法和诉讼流程。我刚才提到的某些案件★★★,确实已经进入了诉讼阶段。如果我们在诉讼中胜诉★★,相关信息可能会公开,类似于 Coinbase 他们在案件结束时才会披露更多信息,而不是在调查初期或者只是在写报告时公开。

  除了说明币安与 Labs 是完全独立的两个团队★★,并且 Labs 对币安的影响力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强之外,我也想呼吁一些朋友。我知道,情怀这个东西并没有太大用处★,大家真正的诉求就是财富效应,就是赚钱★★★。但我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些创业者,哪怕身处困境★★,依然能够仰望星空★,相信区块链技术仍然能够带来一些改变★。

  所以这就是我们上币的主要标准★★。从这三个标准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覆盖到所有类型的项目★,不管是那些炒得很热的 VC 币,还是从逻辑价值上来看可能有前景的币种,也包括大量的 memecoin,因为它们确实有热度,也有它们的合理性,甚至还有财富效应★★。

  在调查过程中★★★,关于内幕交易或其他利益往来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只能说明的是,大家要理解,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不能去管理谣言。我们只能调查事实★★★,而不能随便编造故事★★。比如,我可能因为个人原因不喜欢某个项目,就通过编造一个故事去影响调查★。我们始终强调★,处理事情时要依据事实★,不能让谣言左右我们。例如,调查这个项目是谁负责的,这个项目出现了什么问题,相关联的人可能会受到相应的处理。这是我们当前在内部调查中遵循的原则★★。

  第一个基准其实比较简单,就是上币后★★,代币的价格表现是我们无法直接影响的,但如果这个币的质量较好★★,那么它的市场表现应该会优于市场平均水平。所以★★,我们的所谓★★“上币价格的 ROI★★★”是通过它第一天上线时的均价,然后每个季度再与其他 CEX 交易平台做横向比较。如果上币团队的价格表现优于其他平台,那就说明它是一个好的上币选择★★★。如果表现不好,那就说明我们在选择代币时,可能存在误差★、偏差,或者上币的时机有问题。

  Kuai Dong:你好,我想请问一姐,刚刚提到币安过去做了很多内部调查并处理了一些问题★★★。其中★★★,我在 VC 圈经历最深的一次是 2021 年团队的★“老鼠仓”事件,那次闹得很大,但历史上其实好几次类似的事件,大家都是通过内部消息知道的,并没有看到币安公开的结果。那币安是否考虑学习像 Coinbase、腾讯这些竞争对手★,公布最终的调查结果、处罚情况以及是否退还了资金★?接下来★,币安是否有计划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并做善后?谢谢★★。

  我认为这个想法是可行的★,虽然我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我觉得币安的团队可以考虑这一点。最起码应该维持币价的合理性,让项目方能够确保币安上币后,代币的走势能为散户带来盈利机会。大家买入时,不是每个阶段都错。我们需要控制项目方的行为,确保他们的项目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币安应该对这些项目方更加强势一些。

  另一方面★★★,公开这些信息可能会被视为负面消息。所以★★,在过去★,即便有此类案件,我们并未公开处理。这也是我们目前的做法。

  所有这些条款最终会进入 IC。IC 的过程当中★★,有一票否决权★★★。就是说★★★,任何一个 IC 成员都有权利否决某个项目。我们会检查每个项目的瑕疵。例如,项目方的创始人曾经参与过失败的项目,或者项目的代币高度集中★★★,可能集中在 30 个地址内,这些信息我们都会进行检索★。虽然看上去我们的筛选机制已经很完善,但这个过程实际上是逐步建立起来的,经过多次迭代和改进的★★★。

  第三点★★★,大家可能会看到有些市场上非常热的项目,估值非常高。那么,为什么币安还是会选择上线这些项目呢?我认为这也可能受到我们第三个 KPI 的影响★★★。我们对于上币的要求,也在乎项目在现货和其他主要 CEX 交易平台的表现★,即它的交易量占比。如果市场上有热度的项目没有上线★,尤其是那些在技术理念或者热度上比较高,但估值也比较高的项目没有上线★★★,那币安可能会失去一些市场份额★。

  就像以前的 GMT 项目★★,尽管后来价格跌了很多,但它确实有强大的造富效应,有很强的拉盘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币安是不会受到指责的★。因为市场中总是有人赚到钱。与其批评币安,不如从币价的涨幅中得到好处★★。但现在币安上币后的问题是★,币价上线后大幅下跌★★★,这样的情况需要反思。币安需要对项目方施加更多的压力,确保这些项目在上线后不会让散户失望。

  何一★★:我其实在之前已经提过这个问题,但可能大家没有理解。大家知道★★,币安现在有两个监控机构。这些监控机构实际上是美国的金融公司,它们负责对我们进行监督管理。它们直接与美国司法部和 CFT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接★。所以你可以理解为★★★,目前我们所有的内部调查报告都会提交给这两个直接与美国司法部对接的监控机构,以及来自美国的其他执法部门。

  比如 2022 年的 GMT★★★,尽管币价后来跌了很多,但它确实有很强的造富效应,有强烈的拉盘过程。最终肯定是有人赚到钱★★,但没人会因为它去责怪币安。而 2021 年,我们每次在币安上市★,大家就是冲着开盘去的,完全不看基本面,只看 K 线图,直接买进去。

  何一:是的,我非常认同 Colin 刚才的观点★★★。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上币框架。刚才提到的 KPI 已经解释过了★★★,所以我们有一个研究团队,专门负责项目的筛选。这个团队会通过社交媒体、链上数据以及社区讨论等方式,抓取市场上所有的热点项目。只要是市场上有讨论★★、关注的,且正在开发中的项目,哪怕没有 TGE,但如果有很多 VC 投资的项目,我们都会做调查。你可以理解为我们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按照不同的行业、品类和赛道进行分类,匹配这些项目的数据。

  带带带比特:对,过去的事不再提了,那些币都已经上线了★★。今天的 AMA 其实是让大家了解币安和项目方的互动★★★,尤其是如何监管这些项目的上币后表现。其实大家更关注的是未来,散户在意的就是币安上币后能否带来赚钱机会。

  就像我之前跟大家说的,币安过去是无法直接影响价格的。因此,当市场开盘时★,价格如何波动我们完全无法干预。相反,我们更多的是要监控市场★,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我们需要将其报告给监管机构,包括美国司法部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所以★★,可能有些用户在币安交易过程中★,发现账户被冻结,或者收到调查函要求提供信息★★。实际上★★★,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合规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在合规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确实可以说是过重的投入。

  其实从昨天开始,很多专业的 PR 人员以及币圈的朋友们都建议我说★★,干脆不要回应了,因为市场情绪不好★,似乎不管我说什么都是错的★★★。而且文章里其实并没有直接针对我,大家只是说★★★,反正你只需要把身边的人开除掉★★★,平息一下风头,这样就可以了★★★。但我个人的观点是,我一直认为面对问题要正面应对★。多年来,我觉得事无不可言,所以我还是想正面回答大家★,不管是关于这篇文章,还是关于目前整个社区对币安的质疑和建议。因此,今天我开了这个 AMA,也希望在这个 AMA 里能跟大家畅所欲言。

  对于员工的违规行为,包括在没有正式批准的情况下私自调查用户信息的情况★★★,币安也是零容忍的。这样的行为会被警告,情节严重的会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我们的举报通道一直是公开的,最高奖励金额可达 500 万美元★★★。任何涉及贪腐的离职员工,加入的项目或基金都会被列入币安的黑名单。为了确保透明,我们也公开了 HR 的联系信息★。如果大家在招聘币安员工时,欢迎进行前员工的背景调查。我们的举报通道一直是开放的,举报邮箱是 ★★。

  Colin Wu:像 Coinbase 等平台也因员工内幕交易被判刑,我相信币安这 8 年★★,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个世界本质上还是利益驱动的地方,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江湖★、会有纷争★★★。无论是在币安还是币安的员工,大家不需要去做所谓的“向上管理★”★,但贪腐绝对是零容忍。所以,接下来我会把这些涉及贪腐的当事人找出来★,或者至少让他们站出来向大家做些解释★,包括与我们合作的项目方★★★。

  你刚才提到★★,已经有将近 60 名员工因违规被开除。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违规案例?例如类似“老鼠仓”★★★、内幕交易★、或者收受贿赂的案件?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详细讲一下,是否涉及到某个项目方等★★?

  何一★★:我也认同一点,那就是如果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最终将会被用户抛弃。用户还是会用他们的行动来投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选择在市场下行时站出来★★,在下跌阶段做这个 AMA,面对这些问题★★★。

  何一:嗯,关于员工违规的问题,我觉得有几点需要澄清。首先,币安对员工参与交易有严格限制★。因此★★,我们所看到的违规情况,大部分并不是“老鼠仓★★★”这类结构性问题。更多的是★★★,比如收受贿赂,或者将公司的收币地址换成自己的地址。类似的行为,我们有提起诉讼并报警处理★★★,涉及国内外的案件★★★。由于这些案件涉及到一些隐私,尤其是一些诉讼案件尚未正式判决,或调查过程仍存在争议,所以在法律程序未完成之前,我可能不便透露员工的具体名字★★。但我想强调的是,币安在反腐方面一直是认真的。

  Colin Wu:他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哪些具体的帮助?包括上币等方面的流程。

  关于上币费用的问题,正如文章中提到的所谓“霸王条款”或币安的“霸王条款”★★,我认为未来币安可能需要做的事情是★,从今天开始做到透明。最开始,币安的上币费用是捐赠给慈善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停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们更换了上币团队,这个费用才重新开始收取★。

  带带带比特:大家好,一姐好★★,我就不自我介绍了,我是一个炒币散户。先讲一下我刚才的听感,尤其是从项目方的视角出发。因为我跟一姐沟通是从二级市场散户的视角去讨论的,我们做的是二级市场,一级市场的很多东西其实我们不了解。听完之后★★★,我觉得这些项目方说的很多内容有点空泛★,实话说★★★,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包括刚才一姐也打断了其中一个项目方好几次★★,大家心里还是很清楚的。为什么?因为从我们的角度出发,我们不关心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也不关心你说的 AI 男友★★、AI 女友,我们关心的是币价,我们看的是 K 线%★★,你说什么都没用了★★★。从我们的视角出发★★,我们不是完全否定这些项目方★★★,也有优秀的项目方。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追回超过 3000 万美元的非法所得★★★。同时,我们还有超过两个案件正在诉讼阶段,或者正在追捕的过程中。大家可能觉得这些信息没有在公众渠道披露★★★,但主要原因是这些报告都会提交给美国执法部门和监控机构★★★,但确实没有公开这些细节★★。

  第二个上币标准是★★,我们是否选择的项目能给行业带来突破,是否能够新增用户★。这里的新增指的其实是看这个项目本身带来的新增用户,而不是看市场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家可能会看到有些项目★,比如说 Telegram 的小游戏,它确实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不少新增用户★★★。当然,这些新增是否能长期有效,这些用户是否会真正转化成币圈用户★★,炒币用户,还是说只是成为币安的注册用户★,这点我们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我们更多的是看这些用户能否真正成为区块链的长期用户★。

  何一:我觉得其实在币圈这样的一个自由市场★★★,我也在反思,币安的★★“严选”这一机制是不是有点过时了?实际上,在去年,从元旦节后到春节前★★,我推动了我们的上币部门做了一些变革。尽管在过去,我们上币部门的 KPI 是可以公开给大家看的,审核标准或是上币的定义到底好不好,我有几个基准想和大家分享★★★。